家庭教育指導師:保護孩子隱私 尊重孩子人格
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及獨立性的增強,孩子有了自己的隱私。但有些家長認為,孩子不應該有“秘密”。借著對孩子負責的理由,家長經常翻看孩子的書包,偷看孩子的日記、書信,查看孩子的短信、上網內容等,千方百計窺視、猜測孩子的隱私。這些行為看似對子女的關心和負責,其實,孩子非常抵觸,這種做法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。
鴻猷文化家庭教育指導師說,孩子的隱私,家長應正確對待。保護孩子隱私,是孩子的合法權益,也是對孩子人格的尊重。尊重孩子,家長才能贏得孩子的敬重和愛戴。對待孩子隱私,鴻猷文化建議家長應做到以下幾點。
掌握孩子動態(tài)保護孩子隱私
在日常生活中,家長不要侵犯孩子的隱私。但是,由于孩子人小,社會閱歷淺,社會經驗不足,辨別是非能力差,一些社會不良因素,時時腐蝕孩子心靈,會使孩子養(yǎng)成一些壞習慣,例如不尊敬父母、上網成癮、網戀、結交不三不四朋友、賭博、吸煙、酗酒等等。對這些不良動態(tài),家長應及時掌握,主動找孩子溝通,引導孩子認識錯誤,幫助孩子改正。教育孩子改正缺點,應實施正面教育,讓孩子改掉壞習慣,最好不觸及孩子隱私。
尊重孩子人格進行親子交流
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和獨立性的形成,孩子的保密心理越來越強,孩子與伙伴相處、交往、談話等內容,都不愿意告訴父母。孩子會用日記、書信等形式記下自己的隱秘世界。這時,家長應該尊重孩子,不去查看,但要主動找孩子進行親子交流,俯下身子,做孩子朋友,積極構建民主、平等、理解、寬松的親子溝通模式。家長應以平等的身份多與孩子交流,了解孩子內心世界,解決孩子煩惱,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信任感,這樣,孩子才愿意把心中的秘密告訴父母。父母應尊重孩子隱私,幫助孩子分析對錯,讓孩子主動改正錯誤,這樣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。
堅持正面引導學會辨別是非
孩子畢竟是孩子,是非觀念不強,自我控制力差。作為家長,應堅持正面教育。日常生活中,注意觀察孩子言行,及時掌握孩子不良行為,以便對癥下藥,給予孩子正面正確引導,讓孩子從內心明白父母在關愛自己,主動糾錯。孩子的隱私,也可能包含某些不良行為或越軌行為。作為家長,應幫助孩子認識不良行為,培養(yǎng)孩子辨別是非能力,教給孩子正確處理好與人相處方法。循循善誘,加以引導,使孩子在平時的學習、生活中把握自己的思維、生理和內心的隱秘,學會辨別朋友,處理矛盾,不斷排除和修正內心隱私中非健康因素。
總之,家長應允許孩子有隱私,保護孩子的隱私,尊重孩子的人格,這樣有利于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,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。